企業(yè)做網(wǎng)站外宣網(wǎng)站靈活性地策略選擇

例如,在翻譯“中捷耕地10萬畝”時,重在介紹耕種土地面積,不宜直接把“畝”這一中國的面積度量單位直譯為“mu”。而是要采用國外受眾更易接受的國際話語語境中普遍接受的通用面積單位“平方千米”或者“公頃”,即“square kilometers” 或者“hectare”,可以分別使用其縮寫形式“km2 ”或者“ ha”。因此,原譯的“There are 100 thousand mu (6700 hectare) farmland in Zhongjie”可以改譯為“The arable land in Zhongjie reaches 66.67 km2”或者“The arable land in Zhongjie reaches 6667 hectares.”對譯者而言,需要考慮受眾的社會心理語境,選擇其接受的面積單位,按照1公頃=15畝的進制,可以知道10萬畝大約是6667公頃,括號中的約數(shù)不夠精確,也作相應的更改。

翻譯的動態(tài)交際性需要譯者不斷地進行選擇和調試譯入語的表達形式,順應譯入語在主述位內容、句子組成結構、語篇文風等方面的風格,并且靈活柔韌地運用各種策略,動態(tài)性地順應交際語境中受眾的心理世界、物質世界和社交世界,以及交際語境中潛在的譯入語的文化語境。需要補充的是,以上四種策略并非孤立地運用,而是需要譯者在具體翻譯過程中針對翻譯情況進行有機結合,做到各種策略能夠主次相容、相輔相成、相得益彰。